5月22日13时07分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5月24日10时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,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。
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,让人痛心。
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种植研究,他发现杂交水稻,使得水稻产量大大增加,可以说杂交水稻养活了地球上数以亿计的人口。杂交水稻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增产粮食、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。
截至目前,包括缅甸在内的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,成功试种推广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。他的逝世,就连联合国也要悼念致哀。联合国官方微博在22日晚也发文悼念: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、消除贫困、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!
而这位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,也曾和缅甸结下缘分。1997年3月,袁隆平赴美国休斯敦出席水稻技术公司年会,并应邀赴缅甸指导杂交水稻生产。
缅甸是一个农业大国,素有“稻米之国”的美誉,全国有35%的耕地约1.07亿亩,种植水稻。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,雨量充沛,是世界上主要的稻谷产区之一。“2011年世界大米会议”上,缅甸博山大米被誉为“世界最好大米”。
缅甸是全球第7大大米生产国,年产量约1400-1500万吨,同时也是第7大大米出口国,每年出口大米200-300万吨。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,缅甸大米出口已经创汇4.3亿美元。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,单产较低,缅甸农户难以实现增收。
2016年起,缅甸开始推广杂交水稻种子,目前 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,基本实现了亩产翻番。缅甸水稻种植基本都使用自留种,亩产约为270公斤,而杂交水稻种植的亩产则为550公斤,杂交水稻在缅甸最大的优势就是亩产,产量提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,增强国际竞争力。
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的运用,缅甸的稻谷产量有所上升。为了继续推广杂交水稻技术,2019年10月下旬,“缅甸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”开班典礼,在内比都农业研究所举行!这场为期45期的培训,共有60位缅甸人参加,重点介绍杂交水稻综合技术,包括杂交水稻遗传育种技术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、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。
缅甸是农业为主的国家,大米是缅甸人民的主食,大米也是缅甸主要出口农作物,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种子对于缅甸农业至关重要。
如今,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还在缅甸不断推广,帮助缅甸农民增收,而袁老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
您带着梦的“种子”去了远方,却将粮食的种子,创新与奋斗的“种子”留给了后来人。我们会带着您的梦想勇敢奋进,继续前行。
粒粒皆辛苦,后辈不敢忘
缅怀袁隆平院士!
海运到美国几天?国际快递价格对比-优质服务,实惠价格HHLA PLT意大利码头迎来第一艘停靠船舶墨西哥货运专线最快的线路怎么走?5月初,中国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15.8%设备指纹是什么,在风控领域有哪些作用?跨境电商贸易的物流“难”在哪欧洲港口:阿威罗(aveiro)港口介绍、阿威罗港口代码